通知公告
201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报告解读 |
|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3/18 11:14:39 |
新常态 新启航 新征程 新希望
——201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报告解读
盘点2014
亮点一:项目带动,引领全局
确定法治创建、人民调解、司法所建设、法律援助窗口建设和律师诚信建设等五个重点项目,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整体工作展现出新的活力。全市17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5个人民调解组织和18名人民调解员获省级以上表彰;10个司法所被评为“全省规范化司法所”;市法律援助中心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法律援助中心;33家律师事务所初步达到诚信体系建设标准。
亮点二:紧贴中心,主动作为
组建10个专项律师服务团,对接服务十大建设,审查合同890份,出具法律意见书68份,涉及金额近3亿元。组织律师参与领导接访和信访值班,110名律师参与处理我市74家投资、担保公司非法集资案件,涉及金额近40亿元。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29件,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8件实事活动,为困难群众减免公证、司法鉴定费用35万元。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市委书记孙立坤批示肯定。
亮点三:丰富载体,注重实效
深化“法律七进”,编制普法“菜单”,组织开展首个“12.4”国家宪法日活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巡展、领导干部无纸化法律知识考试、“送法进工地”、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开通焦作司法行政官方微博、普法手机报和普法网,50余家机关单位依托门户网站开辟普法园地,投资150余万元建成了一批法治公园、法治游园、宣传长廊等宣传阵地。沁阳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市。
亮点四:调解优先,促进和谐
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为破解人民调解和基层基础工作难题提供政策支持。健全矛盾纠纷信息预警网络和信息反馈机制,增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成立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专业性调解组织56个,开展“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能手”争创活动,全年排查调解矛盾纠纷34824起,把大量问题发现、消化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亮点五:强化监管,维护稳定
市监狱、市太行强制隔离戒毒所连续13年实现安全“四无”。在全省率先实现劳教向戒毒职能转变,累计接收戒治戒毒人员334名,探索教育矫治、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法,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创新开展“品行精进一百周”周记活动,编撰的《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口诀》,得到省厅戒毒管理局通报表扬和推广。坚持季度“红黄蓝”信息核查通报,发挥社区矫正“司法通”信息监控平台作用,有效防止社区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脱管漏管。
亮点六:群众路线,作风转变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较好解决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举办“怀川大讲堂”、“司法行政大讲堂”和“读书交流会”,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全系统参加培训达7000余人次。落实“一岗双责”,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花钱赎身”“花钱买刑”“特殊罪犯”的现象。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确定1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权力清单”,压缩办理时限。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平均执法满意率在全市政法系统排名首位。市司法局荣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市作风建设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优秀单位的称号。
展望2015
核心提示:
围绕“三项任务”:助推转型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
加强“四项建设”:法治焦作建设,基层基础建设,业务信息化建设,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完善“六项机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机制,法律服务队伍管理机制,法律援助工作救济机制,人民调解工作联动机制,特殊人群监管机制,管理服务信息共享机制。
七项重点工作:推进法治焦作创建,助推经济转型发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维护狱所安全稳定,服务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司法行政改革,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关键词一:“六个一”工程
积极实施普法依法治理“六个一”工程,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依法治国理念宣传教育活动、打造推广一批法治创建示范引领单位、巩固完善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培育表彰一批“六五”普法先进典型、制定规范一套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度、建立完善一个“六五”普法验资料数据库。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新兴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传播活动,进一步增强普法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二:主动融入求作为
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引导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机构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融入
大局,围绕我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开展专项法律服务。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设立公职律师,企业设立公司律师,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处理信访问题当好参谋助手,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服务。
关键词三:筑牢“第一道防线”
实施人民调解“领导机构、组织网络、调解队伍、工作机制、经费保障”五项基础建设工程,夯实工作基础。在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派出所和矛盾纠纷突出的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人民调解室;在2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场、专业市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民调解网络。完善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信息预警网络和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定期向党委政府提出矛盾防范和化解建议,增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四:狱所安全稳定
扎实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建立通信指挥系统、周界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巡视系统、智能报警系统等综合控制平台,确保监狱场所安全稳定无事故。完善计分考评奖罚罪犯制度和教育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强化罪犯行为养成,树立正确改造导向,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严格规范戒毒人员收治、管理、教育、戒治、康复、解除等执法环节,加强课堂化教育、心理矫治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收治能力和戒治效果。
关键词五:法律服务“全覆盖”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律师工作室、一村一法律服务工作者制度,年底前建成20个社区、50个乡村律师工作室,推进法律服务网络向乡村、社区延伸。拓展金融领域公证服务工作,认真办理涉及土地使用流转,公民人身财产家庭关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公证事务。进一步增强法律援助舆情收集的快捷性、原因分析的专业性、对策建议的针对性。逐步实现军人军属、农民工和没有辩护律师刑事案件当事人的三个群体法律援助“全覆盖”。
关键词六:司法行政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暂予监外执行规定》和《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坚决杜绝“花钱赎身”“花钱买刑”“特殊罪犯”的现象;健全完善所外就医、诊断评估、提请变更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等执法标准和程序。推进律师行业惩戒体系建设,完善律师诚信信息披露制度和执业过错责任赔偿制度,着力打造10家诚信律师事务所、100名诚信律师。健全鉴定资质评估、质量评估和诚信评价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司法鉴定动态管理机制。理顺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年底前市县两级成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社区矫正中心,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适应性帮扶。
关键词七:争创“人民满意的工作标兵”
在全系统机关公务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监狱戒毒警察三支队伍中,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工作标兵”工程,培树宣传典型,引领新风正气。运用好“司法行政大讲堂”平台,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模式和培训机制,抓好全系统公务员、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司法所长、法律服务人员、人民调解员的分级分类培训。
关键词八: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深入持久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20条意见、市委“五个一律免职”和“六条红线”要求,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对司法行政重点领域和行政审批、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改进司法行政系统政风、行风、警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文明执法水平和诚信为民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