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

【我的社区矫正故事】焦辰明:坚守爱心耐心 温暖每个人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社区矫正…  更新时间:2023/5/21 19:04:43

今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三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活动,弘扬法治精神,护航平安建设,市社区矫正委员会组织开展“我的社区矫正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专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务人员、专家学者、矫正对象及其家属人员,通过自身从事或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接受社区矫正的亲身经历,展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人、挽救人的制度优势。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我的社区矫正故事》系列征文作品。

我是博爱县司法局柏山司法所的一名工作人员,2022年9月第一次接触社区矫正工作。就这样,在陌生、彷徨、好奇、忐忑、紧张等复杂心情的交织中,我的社区矫正故事拉开了帷幕。

图片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这个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人,有一天会到司法所工作。刚开始时,总感觉自己是个门外汉,干什么都紧张,干什么都无所适从。而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所长亲切和蔼,同事热情专业,又很快打消了我的顾虑。

在我接触的社区矫正对象中,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中既有人生刚刚开始就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也有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在我看来,他们就是一群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接触他们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内心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美好价值的追求,我用耐心、爱心、恒心和责任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接受矫正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为了高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前,我们都要依法对拟矫正对象进行调查评估,建立矫正档案,并为每名矫正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帮教方案。同时,也要对每名矫正对象的思想、生活、家庭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矫正对象,还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帮助。

“谢谢你们,让我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这是社区矫正对象郜某某对我们司法所发自内心的感谢。

郜某某因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在郜某某初入矫时,我们对其家庭及居住地进行了多次走访,详细了解其家庭、社会交往情况、思想状况、存在困难和问题等。从中了解到,郜某某家中祖母体弱多病、母亲偏瘫、父亲在附近厂区务工,家庭收入微薄,经济状况紧张。郜某某很想为家中分担困难,因此找工作成了他最大的苦恼,也影响了正常的社区矫正。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们积极想办法帮助其解决困难。之后在整个司法所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其找到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顺利办理了相关手续。郜某某从此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也逐步得到了改善,接受社区矫正也更加安心了。

在日常工作中,我还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群体的社区矫正对象,如有心理疾病人员;还有一些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如低保对象、残疾人等;还有一些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我就和同事一起,经常通过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主动联系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疏导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有一名刑满释放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年纪又大等原因,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在我们的帮助下,该名刑满释放人员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积极融入社会。如今他已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轨。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更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我用自己的真心和耐心去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

社区矫正工作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一定要吃透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结合其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以及主观恶性大小,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同时要注重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党委政府支持下,把社会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这样,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更加扎实、高效。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社区矫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