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

焦作市司法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白锦雯委员:

您提出的“上好‘依法带娃’课  做新时代合格家长”(第202号)收悉。我局收到提案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要求根据提案内容,认真办理落实。您的提案还涉及到其他部门,现根据职能设定,答复如下:

一、提案的主要内容

第202号提案提出“通过法律的方式告诉父母,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家长”的建议。我们认为,您的提案是对司法行政机关的信任,是对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深表感谢!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宣传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年度工作重点,结合法律七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普法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去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全市120名法治工作骨干,在中共修武党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孟州市组织全市各单位及乡镇办事处利用周一例会和夜学时间,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武陟县以“动漫+专家”的系列微视频形式,连续转载推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专家谈”活动。

(二)围绕法治焦作、平安焦作、诚信焦作和“三零”创建活动,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迎新春法治春联送祝福”、“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征集评选”、“弘扬法治精神 共创文明典范城市”、“志愿服务乡村行 普法教育进万家”“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活动。联合2021年宪法周和12.4宪法日宣传活动、“建设法治焦作 巾帼在行动”民法典微课比赛活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退役军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普法宣传活动。

(三)依托“法律七进”,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组织各单位、各县市区重点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内容,提出为民办实事服务承诺,即“开展送法进100家企业、送法进100所学校和送法进100个乡村(社区)活动。” 目前已全部完成。

(四)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2021年8月,市局联合解放区司法局在南水北调天河公园西王褚段打造南了天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把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南水北调保护工程,进一步打造高品质南水北调焦作段法治文化带。9月,市司法局联合修武县司法局,在以修武县小江南的运粮河沿河两岸,精心打造了“运粮河法治文化带”,包括法治精神、法治格言、法治思想、法律知识等四部分,挖掘和传承了焦作市历史文化特色,实现与法治文化的有机融合。12月份,改造提升完成位于缝山针公园的入口处,占地约40公顷的焦作市闫河法治游园。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又投资近30万元,新增生活与民法典、法治文化、法制箴言、“八五”普法规划和法治政府建设等栏目,我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再上新台阶。12月,在武陟县召开“黄河法治文化带焦作区域拓展提升工作座谈会”,讨论如何提升“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焦作区域建设水平,积极打造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普法品牌。

(五)将《家庭教育促进法》纳入《2021年守法普法工作要点》。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后,我们根据普法宣传的工作特点和任务要求,及时将此法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要点》中明确:“及时做好反有组织犯罪法、法律援助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新颁布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宣传”,要求各县市区和各普法成员单位将此法做为年度普法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切实抓好此部法律的普及宣传工作,提高此法的普及率和知晓率。

三、下一步具体工作举措

(一)按照“谁执法 谁普法”“谁主管 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责任。推动普法成员单位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普法宣传并形成常态机制。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将此项工作做为年度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根据各县市区自身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切实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好抓长远,让《家庭教育促进法》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共识。

(二)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工作。主要采取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宣传模式,使得《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全方位、无死角。充分发挥“互联网+法治宣传”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辟专栏、策划专题,线上线下一体发力,提升专项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充分运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日报头条等媒体进行“线上”宣传。在线下,充分运用宣传标语、条幅、展板等方式进行深入广泛宣传,通过校园法治讲座、普法宣传讲座等方法在各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活动。

(三)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法律七进”活动,坚持把《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青少年普法的重要内容,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在中小学生开学第一堂法治课活动中加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推进法治校园建设。

(四)持续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组织开展民法典集中宣传活动,引导社会群众深刻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编印民法典通俗读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民法典公园、街区、展馆等,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五)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坚持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全面开展“精准普法”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富裕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应对、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扫黑除恶、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社区治理、防治家庭暴力、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诚信纳税、知识产权、铁路护路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做好反有组织犯罪法、法律援助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新颁布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宣传。做好宗教政策宣传。开展好我市制定颁布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焦作市大沙河保护条例》、《焦作市城市绿化条例》、《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焦作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焦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焦作市公园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六)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开展分层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注重“大块头”“小切口”相结合,推动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